以色列空袭伊朗核设施48小时后,阿拉伯世界为何集体沉默?
伊朗库姆省的防空警报响起时,核设施监控画面闪过刺眼白光——这不是电影特效,而是6月21日凌晨以色列导弹击中伊斯法罕铀浓缩工厂的实况。
更荒诞的一幕在贝鲁特上演:黎巴嫩平民深夜开车逃亡,车灯连成一片,而他们的政府只发了一封不痛不痒的谴责声明。
以色列这半个月的“暴走”像在测试中东底线:6月13日五轮空袭炸死伊朗430人,包括革命卫队指挥官和核科学家;19日转头轰炸黎巴嫩真主党据点;22日再补刀伊朗福尔多核设施。
但吊诡的是,沙特王储闭门开会,埃及外长忙着调解人质协议,阿联酋甚至悄悄开通了直飞特拉维夫的货运航线。
阿拉伯兄弟的沉默震耳欲聋,而答案藏在三张看不见的牌桌上。
第一张牌捏在美国手心。
当以色列F-35战机从伊朗领空扬长而去时,美军两架B-2隐形轰炸机正在关岛基地待命。
这不是巧合——以色列今年已收到美国74亿美元军火,包括钻地弹和防空系统。
更赤裸的是外交庇护:6月联合国紧急会议上,149国要求停火,只有美以投反对票。
沙特智库研究员私下吐槽:“我们谴责一百次,不如白宫打一通电话。”
教派裂痕让阿拉伯人自废武功。
德黑兰街头声援加沙的标语墨迹未干,但沙特王宫里的算盘打得精。
什叶派伊朗扩张让逊尼派国家如坐针毡:胡塞武装在也门射导弹,真主党在黎巴嫩屯兵力,背后全是伊朗的影子。
一位阿曼外交官透露:“沙特更怕伊朗核弹,而不是以色列炸弹。”
哈马斯最憋屈——作为逊尼派组织却靠伊朗金援打仗,导致埃及、约旦宁可给加沙送粮,也不肯开放军事通道。
小国的生存法则写满“现实”二字。
阿联酋2020年签《亚伯拉罕协议》后,迪拜到特拉维夫的贸易额翻了三倍;埃及每年靠苏伊士运河收以色列20亿美元过路费;连挨炸的黎巴嫩都默认真主党“别还手太狠”,生怕引火烧身。
最讽刺的是约旦:该国90%淡水依赖以色列供应,国王阿卜杜拉二世私下说:“水箱和油箱都在犹太人手里,我们拿什么宣战?”
加沙废墟上的数字还在跳动——6.3万人死亡、92%农田被毁、28万个家庭无家可归。
但开罗谈判桌上的哈马斯代表还在争论停火协议细则,卡塔尔首相轻描淡写说:“分歧只剩操作细节了。”
阿拉伯世界不是装睡,而是早把枕头换成棉花,炮弹落下时能捂紧耳朵。
(完)
文献来源
哈马斯谴责美国对伊朗领土侵犯声明(腾讯新闻,2025)
以色列宣布击杀伊朗指挥官(参考消息,2025)
伊朗核设施遇袭(央视新闻,2025)
哈马斯通过停火协议谈判进展(南方都市报,2025)
以伊冲突实时记录(微信公众平台,2025)
加沙医疗系统崩溃数据(巴勒斯坦通讯社,2025)
加沙人道危机数据(联合国报告,2025)
中东地缘政治分析(浙江人民出版社,2025)
中国外交部谴责以色列讲话(微信公众号,2025)
#图文打卡计划#
众和配资-散户配资官网首页-能加杠杆的炒股软件-厦门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